債券是什麼?
債券是由政府或企業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固定期限「借據」,可以分為公募債及私募債,公募債主要是政府或大型企業發行的債券,而私募債則是中小型或私人企業發行的債券。當您投資債券,即是向債券發行人借出資金,而他們同意在債券有效期內向您支付固定利息,稱為票息(coupon)。當債券到期,即貸款期限結束時,發行人會向您償還本金。公募債大多可以進行二級市場買賣,而私募債則只可自行交易。
債券又稱為定息證券,相比現金儲蓄,潛在回報較高但風險也較大;不過,債券的風險程度通常被視為低於股票。債券可以有兩方面的回報。首先是通過票息獲得收入,其次是您出售債券時收到的款項。如果您持有債券直至到期日,您將取回全部本金,除非發行債券的實體違約。公募債相較私募債風險會更低,私募債透明度較低,流通性亦較低,風險會更高,因此投資者需更謹慎;而公募債需合乎相關財務準則,投資門檻亦相應較高,多以機構投資者及專業投資者為主,而投資者亦可以在二級市場買賣公募債;投資者因而有可能賺取多於本金的回報,在債券到期之前,即貸款期限結束前,有時因應交易情況或債券券商會將債券價格定高過面額價值(當票息和本金的現值高於類似的債券投資,這種情況便會發生),投資者可以因而獲利。
投資債券的主要風險之一,是發行人陷入財務困境,這種情況被稱為信用風險;即發行人可能無法在約定日期支付票息或本金(即原本貸款金額)。在買入債券的時候很難判斷債券發行人是否有能力在債券合約到期時(例如10年後)償還本金,因此信用評級機構例如穆迪或標準普爾等,會就債券發行人支付票息和本金的能力和意願發佈信用評級。信用評級屬於投資等級的債券,涉及的本金損失風險通常較低,而高收益債券(亦稱「垃圾」債券)的本金損失風險則較高,但這類債券通常會支付較高的利息(或票息利率)。
股票是什麼?
股票,也稱為股份,由公司發行藉以籌集資金,並於證券交易所上市。 投資者可以透過銀行或證券行購買股票,當您投資了一隻股票,您就是在發行股票的公司中投資了一小部分,亦因此成為該公司的股東之一。人們投資股票通常是因為長遠來看,股票有潛力提供比現金儲蓄更好的回報。此外,股票漲價可以讓投資者賺錢,而且許多公司還會派發股息,與投資者分享利潤,不過派發股息並非強制性。
投資股債的風險?
過往經驗告訴我們,投資與風險的關係成正比;理論上來說當一項投資的風險越高,回報便會越大,但蒙受虧損的機會亦會越高。股票普遍被視為較債券更具風險的投資,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其價格波幅較大,這是普遍但並非必然的情況,其實部份由高風險公司或高風險政府發行的債券的波幅和部份股票其實一樣甚至更高,這就是所謂的「垃圾債券」或高收益債券,就是由違約機會較大的公司或政府發行的債券。「高收益」類別是由信貸評級機構劃分。部份政府債券,尤其在若干新興市場發行的債券會被視為高風險;新興市場通常處於發展初期,政局可能不穩,為彌補有關風險,新興市場債券的孳息通常較高。
相輔相成的資產
在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中,債券和股票可說是相輔相成,因為兩者相關性相對較低,意味其對經濟週期的變動有不同的反應(環球金融危機是例外情況,當時兩者相關性較高)。理論上來說,如果經濟在衰退期間萎縮,利率通常會被下調,意味債券價格將會較高,而孳息將會較低,這是一個特別適合投資債券的環境;但在經濟衰退期間,經濟活動減少意味消費者將削減商品和服務的開支,這會影響股市的情況;一般來說,在衰退期間市場面臨具挑戰的環境,公用事業公司等「防守性股份」表現會較佳,而其他個別行業股份會因應市場情況而個別發展。在經濟增動的環境下,整個情況會逆轉,理論上會更適合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則會受影響。所以,一個包含債券和股票的均衡投資組合,有助投資者駕馭不同的經濟週期,兩種資產帶來不同的優勢:債券可締造定期收益,而股票則提供資金增長潛力。
選擇合適的投資
當然實際上市場情況訊息萬變,在投資於債券或股票前,投資者必需釐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尋找專業團隊作管理。切忌過度投資,以免承受不了虧損,向專業財務顧問尋求指引亦是明智之舉。除了直接購買股債,投資者亦可透過基金作替代投資,這亦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投資方式。基金投資門檻較低,大部分基金有專業團隊管理,是一種匯集不同投資者於一身的資金管理方式。基金投資於一系列特定資產,投資者可以用基金的方式投資股票或債券或多元投資組合,不同基金會有不同的投資方向,投資者可因應自身風險選擇合適的基金作投資方式,而基金亦受法規監管,這意味債券違約的情況或股價下跌時的投資機會會有正面的影響。當然,投資涉及風險,做任何決定前切忌盲目投資,胡亂選擇,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