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及殘疾人奧運終於完滿結束,是次奧運非常坎坷,可謂波折重重。但是,為什麼在成本這麼高的情況下,有些國家還是要去申辦奧運?我們來看一下吧!
2020東京奧運及殘疾人奧運終於完滿結束,是次奧運可謂非常坎坷,由延遲一年到禁止海外觀眾入場、限制海外選手活動及逗留時間、跟著進一步限制本地觀眾進場,到最終考慮是否取消,可謂波折重重。今次借奧運的結束,我們來探討一下為什麼在成本這麼高的情況下,有些國家還是要去申辦奧運?
其實,一個成功的奧運會可以為申辦國帶來很多好處及達到不同目的:
奧運會需要有完善的體育基建措施及相應配套安排,以支持這1到2個月的各樣體育項目。申辦城市多會投放資源重新發展舊區或其他新發展區,該區有較充裕的土地及可以為城市從新注入動力,帶動城市未來的持續發展。
奧運會亦是一個國力展示的完美舞台,一個能證明自身能力的地方 :
東京奧運 | |
|
奧運會被視為經濟發展催化劑,當初估算可帶來約32兆日圓經濟效益,甚至連當時擔任首相的安倍晉三政府,把東奧可望帶來的高經濟效益比喻成「安倍經濟學的第4支箭」。 |
|
東京奧運是否應繼續舉辦分化日本社會;疫情下及禁止觀眾入場大幅降低經濟效益;因應可預測的龐大赤字引致大幅降低預算,大大影響其餘各項非經濟效益;政府內閣支持度降至新低。 |
總結:
其實,申辦奧運除為主辦國帶來經濟效益,主要為加強主辦國的國際知名度及展示其軟實力。當然,如申辦前期準備不充分,則會帶來反效果,如2016年巴西奧運的混亂。這次東京奧運碰上新冠疫情,帶來重大危機,幸好疫情未有因而加劇,不過,以主編的角度是次奧運亦帶不出軟實力的宣傳效果。
雖然整個奧運會未能有現場觀眾參與,但如果把核心由減少開支更改為把資源善用,集中放在開幕及閉幕典禮上,可能會有另一番風味。始終,奧運是一個國際盛事,全球數10億人皆會注視,是一個透過電視等傳聞媒介向全球宣傳的好機會,加上在這一個惡劣的環境下,觀眾容易產生對比感;如果能營造出一個更非凡的開閉幕典禮,我相信效果會更好,申辦國亦可更好地帶出自身的軟實力。